汗马功劳,原指战功,后泛指功劳。汗马:马累得出了汗,比喻征战中的马匹吃苦耐劳,立下战功。此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9 M7 D* o$ ?1 P" w
: [8 C& O6 z# V. \
《史记》中的两个故事,使“汗马功劳”的说法绵延下来,使用至今便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一是《史记·晋世家》中晋文公的故事: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曾流亡国外十九年之久,后来回国做了国君,称霸一时。他回国即位之初,对随从他流亡的人员论功行赏。有个小臣名叫介之推,没有提出自己有什么功劳,也不求赏赐,躲到深山里隐居起来了。另一个小臣名叫壶叙,见三次行赏都没有他的份儿,便对晋文公说:“君行三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晋文公当即把行赏的标准向他说明:“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箭矢炮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我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W2 Z4 `% B$ R; P
0 S6 \5 U0 k! n
再看《史记·萧相国世家》中一段有关“汗马之劳”的故事: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分封有功之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于是封他为“酂侯”。有些功臣不服气:“我们在战场拼着生命与敌人战斗,而萧何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没有任何汗马之劳,为什么封赏反在我们之上?”刘邦问:“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文武大臣齐声答道:“知道。”刘邦继续说道:“在打猎时,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命令狗去追杀的却是人。你们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而萧何才是真正的有功之人。更何况,萧何让他家族中的几十名男子都为我一同出力,而你们大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就算很难得了。所以,他的功劳是怎么也抹杀不了的!”大家听后,便谁也不说话了。. b0 u2 `! k) i,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