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走村进户讲家常的话。进农家门、办农家事、解农家忧,首先要端正态度,“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将心比心,把百姓家当亲人家,把百姓事当自己事,像寻常百姓唠家常一样,用平实的语言,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 {- i8 Y g0 \! J
8 h( X: d. }6 b24 `& |4 {2 l( `: B6 x
' f! y! H% q2 |) a* b* G9 M6 X
二是交流感情讲贴心的话。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只有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成为老百姓的知心人。也由此可见,深入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干群之间一旦交了心,语言交往就不会掺杂虚情假意,也不会有任何障碍,就能敞开心扉,说实在话、贴心话,用真心赢得信任。
a2 _/ W% e. C, Q, q e4 o( n3 W" @$ ^$ h
3
4 R* w: M! u" H6 @! r
+ i. @, v) g0 G+ ~ 三是问计于民讲虚心的话。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具首创精神的,也是人民群众。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因此,能否问计于民,能否谦虚谨慎,不仅反映群众观念、群众立场,而且体现执政智慧、执政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要经常向群众请教,诚心拜群众为师,讲虚心的话,讲尊重的话,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真经,才谈得上使决策符合民意、让政策赢得民心。$ ] z2 p2 Y( P# h1 H3 c! C5 Z
! { H- I1 |7 l6 E/ k5 }
42 L4 w' n2 ~0 P" C+ H3 R/ v5 K7 N3 Z
- M4 b1 u, Y! M% ^
四是访贫问苦讲安抚的话。到困难群众家中访贫问苦,是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走访困难群众,听一听贫困家庭的疾苦,给他们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不仅能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而且能通过真切体验贫困群体的艰难生活,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因此,访贫问苦不能只是简单地怀恻隐之心,不能满足于赠送和施予,而是要感同身受,在给予物质支持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慰藉,多和群众交流,多讲鼓励的话,多出致富点子,多解决实际问题,让困难群众看到希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 L5 H1 p3 x' \9 F2 @# g" j: n" b$ Q# o
5* G2 ~' Y$ x5 u8 T
+ \. w3 ]9 o+ J# l, I
五是宣传政策讲易懂的话。用群众易懂的话讲解党的政策,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本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再好的政策也得让群众了解才能落实。党员干部作为政策的宣讲者和执行者,在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时,要多用打比方和举事例的方式方法,多讲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清楚明白的话,把高深问题通俗化,把疑难问题明白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只有这样,群众才能真正了解国策,才能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力,调动大家劲往一处使,最终形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 v! Y; k; |% N) [* U, L3 n5 x7 L9 W& l; a! F+ |: s* N$ l
6
! U# F- |$ f; I* e6 H2 b+ b$ f4 {$ Q. h7 B1 Y
六是发动引导讲管用的话。推动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关键就是要在发动引导群众时讲通俗的话、讲管用的话,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简短有力,便于记忆,增强政策宣传的感染力、亲和力与说服力,从而获得最广泛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管用的话,听起来“粗糙”,品起来“细腻”,话语虽会带些“土”味,但能“土”中有道,切中要害,让群众听得懂、愿接受、能信服,从而有效地推动工作、服务基层、惠及群众。$ G5 T4 K/ q/ g7 f n+ p; O" ^
3 i. N0 |7 R; ?, J3 i$ q& m
7! f/ h' Z! V- q$ t9 u. A" p" _* O+ a
48
6 H# R7 o$ M7 D$ E
0 V/ G8 L: x o& l' q 七是接待来访讲和气的话。群众通过来访的形式反映不法、不善、不公之事,既是群众社会责任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体现,也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面对这份信任,要真诚对待、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讲过头的话,多讲消气的话,不讲压制的话,多讲暖心的话,用谦逊温和的话语赢得来访者的情感认同。对合法合理的诉求,要及时解决;对不符合规定的诉求,要认真解释,以真诚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 r! D( |2 @7 V y4 T: ^ R. L3 ~9 A
8
8 s1 ?# W1 _# w `' b9 U* P+ s/ o( D% T: r! p
八是化解矛盾讲公道的话。当前,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相对突出,协调化解得好,将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正能量;协调处理不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线”。化解群众矛盾不能讲激化矛盾的话,只有讲公道话,讲符合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的话,群众才能顺心,才能服气,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 G& f1 F1 ~7 p; Z; _* x
) Z' p- F9 P, U+ p* O" K9
( F. h4 Z$ S8 P, L4 k# Z0 k- e$ D+ T
九是传授技术讲内行的话。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干部要为农村创业群众出点子、送技术、找路子,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传授技术不能说“官话”“套话”“空话”,不能绕山绕水、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要能讲、会讲内行的话,传授指导,搞好示范,跟踪服务,解疑释惑,让群众真正抓住要领、掌握技术。
! w2 W# f) Q1 C, }+ ]0 @
. C: ]" T! D2 i% g i106 V, h; O {6 Y, ]& z- o: R9 Z( J' j
4 h# s, ], Y' O+ H; b" S
十是承诺帮扶讲诚信的话。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是由干部言行中的点点滴滴构建的。“承诺”贵在“诚诺”,诚实守信是公信力的基石。干部承诺帮扶,首先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讲诚信的话,办可靠的事,丁是丁、卯是卯,重实际、求实效,真正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信赖和尊重,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