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直奔主题 胡国权 ( F) A) y1 I ?, |: e
% W3 j; {6 N, K& A/ \
说起写文章“直奔主题”,好处是很多的,大家也一直都这么提倡,但现实中往往并不容易做到。公文或者领导讲话冗长,一份材料让人看不明白,写公务文章的人经常行笔混沌,种种现象都说明“直奔主题”这一写作要求,并没在很多写材料的人头脑里扎下根子。
2 s& V& U- [) e! J& A( w/ E
1 [7 x. H- r4 g! U 细穷写文章不能直奔主题,原因无外乎几个方面:
: l& W6 M/ x5 X. v( A! ?6 l& V8 Z$ ~" |6 O @8 X
一是无题可奔。写的人心里对所写之事原本就没有想清楚,缺乏事前认真的考察和调查研究,心中无结论,难免提起笔来无定准,漫无目的、信马由缰,这是没有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要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 F% R% G I2 ` S6 [
# [) |# l, k R ?4 B+ O* L6 Q4 A 二是有题不奔。想写什么心里大抵是清楚的,但总习惯端起架子作文,有意要来些文字上的铺排回环、穿靴戴帽,言必称在什么有力领导之下,文必讲些空洞无物显得“高大上”的言辞,就如同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做事,总不喜欢直来直去,而是要多绕些弯子、打打哈哈,这既是写作上的八股现象,也是错把写文章当人际公关,秀心计耍心眼;
$ u6 z8 X( g! L2 a+ {: W) \0 h; n- N' {4 q1 N; i
三是文风不正。一些公务文章的写手,头脑里没有服务读者的意识,写起文章来不会时时自觉提醒自己应当从方便读者的角度构思结构、安排内容,不是如何想法把主要观点、工作办法简单明白地告诉读者,而是以主观主义、我行我素的态度作文,没有把方便读者理解、有利读者明白放在第一位,无意于把文章改得直接简明。有的还没有办文从“严”、务求于“实”的作风,缺乏文字上较真求实的态度,实际是工作作风不纯在文风上的反映。, o" F+ b6 F/ J# {( L9 k8 U1 j# T0 N
# w& M) y: d; f- e, A ~. F6 s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就曾对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的笔杆子们提出了起草文稿要“求短、求实、求新”的六字要求,批评一些假大空的文稿是“云遮雾绕,玄之又玄,其实是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既弄不明白问题的是非对错,又怕承担责任,所以只能装腔作态,故作高深。”并指出写好文章的诀窍“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特别在求实上,要求起草文稿“要实实在在,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实话实说。”这些指示,既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对文稿起草者如何写好文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
/ _6 G: m, E3 s) P/ w3 G( x2 c* V4 V1 d5 `
公务人员起草文稿,是一项特殊的公务服务。在追求为政效能、努力服务群众的今天,应当把加快时效、以文辅政的效果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在文稿起草过程中要办实事、求真理、说短话,把直奔主题作为基本的写作要求,具体而言,公务文章的写手要注意如下几点:
0 d3 s X! f) O/ l" z* [9 C, u, J) \% x3 J: ?6 V- U3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