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南辕北辙”的真正含义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5-4-21 07:5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 {$ {. X  d9 R1 O" l9 e3 e2 ?( v成语出处* o2 I. Y. ^3 h* o' O

- g8 l- |! b# S& q, F  《战国策魏策四》记载了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个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驾车往北走,自恃自己的马好、盘缠多、车夫高明,殊不知条件越好离楚国越远。后来就用“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做法同目的截然相反(南辕:车辕朝南;北辙:车辙朝北)。也作“北辕适楚”“北辕适越”。, m/ A6 L5 y3 D1 e8 N& w
- ?3 W& {; W: ~( V9 B, ?

! ]6 Y1 c# n7 ~! @, u正确使用的范例
4 c! Q3 i2 n, k4 w1 w+ D
+ ]& s, M4 F  q1 L. ]9 U. \) }9 d  例如,宋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以今选举之科,用今进任之法,而欲得天下之贤,兴天下之治,其犹北辕适越,不亦远乎?”9 m+ R" P- ]0 o# q! C: F5 B( W8 p! j
  例如,清秦力山《说革命》:“旧政府不去,而望新学术与新制度之有效力,诚南辕而北辙也。”
- u6 J0 }0 t8 d) |: q6 @  例如,茅盾《杂谈文艺现象》:“如果一方面盼望有功于‘世道人心’的文艺,而同时又不许文艺作品带着强心和清泻的药品,这何异南辕北辙?”* f9 F0 ~6 P# @# U, \5 P* }! z
  上三例中,程颐所说的“目的”是得到人才,“做法”是科举取士;秦力山说的“目的”是希望新学术、新制度有效力,“做法”是不推翻旧政府;茅盾说的“目的”是希望文艺发挥作用,“做法”是对文艺横加干涉。做法同目的截然相反,自然不可能达到目的,这才叫“南辕北辙”。
/ s( Z) X8 Z/ P- O
9 b6 ^3 x9 |6 Z  |, P5 o# S5 u
4 {- G8 c* S' J5 x" x$ |) A8 D8 l使用的错例分析
! H  U8 R0 C: }" G0 ^& f) X
7 W& o  p# S+ y/ i: t; X  K$ T. d  现在有些人没有准确把握这条成语的意义,误以为只要彼此之间在立场、观点、意见、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叫“南辕北辙”,从而把它的含义泛化了,把它的使用范围扩大了。请看例子:% Q( A! D+ Z7 e$ r. ?+ q; w/ ]

9 P8 [: A& g. M. r  ⑴赵海生又一次发现两位主要领导,在重大问题上南辕北辙,细究缘由,隐约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之外,更多的似乎还是深藏于工作分歧背后的恩恩怨怨。(张贤华《欲海沉浮》,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W2 g4 {3 j9 E/ w6 u9 T. T4 R+ J
  ⑵他甚至把我和他的主业——小说和化学,两个南辕北辙的东西巧妙地连在一起。(人民网 2007年11月23日)) |# O% R" U0 L; l9 J
  ⑶笔者撰写的有些文章被转载时,标题就改至南辕北辙、完全扭曲了本意的程度。(《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2月14日)
# K$ v% k- R1 c+ P7 w. W  ⑷〔中国代表团发言指出〕国际法并未禁止使用死刑,联大曾两次讨论该问题,但因各方面立场南辕北辙而无果而终。(《江南时报》2007年11月18日)* B( s5 A# \0 u2 M/ t+ S5 ^

& x/ R" `0 r& ]9 ?4 a3 `! y# R- j  例(1)是说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个人恩怨而在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例(2)是说写小说与研究化学风马牛不相及;例(3)是说标题被改得背离原意,面目全非;例(4)是说世界各国对死刑存废所持的立场分歧太大。这里既没有什么行动,也不存在什么目的,更谈不上行动同目的之间有何相反之处,显然都不能使用“南辕北辙”这条成语。8 ], ?! W. i0 E& d
  如此使用成语,而欲使文章增色,诚南辕而北辙也!
! w0 D+ V# b; Q/ M- v, Y( d
, c  ^6 }% }. j* P4 P; x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 本文原载于《新闻与写作》   赵丕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90粉丝

418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