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培训班](http://www.caiyes.cn/data/attachment/common/cf/155402q2p9x0hv5z775n2s.jpg) 最近,有些朋友给我发来信息,问我怎样写好“官样文章”?尤其是如何为领导干部写好讲话稿?其中有一位博客网友告诉我,他为某“一把手”写一篇大型会议的动员报告,一周内写了三稿,领导仍不满意,弄得他焦头烂额、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G. x2 Z. T5 r& h
5 F5 Z+ w( c1 j, J9 c
听了这位朋友的陈述,对于从未做过秘书工作的我来说,只能表示同情和理解。但作为百度网友,又同为国家公务员,我只能结合自己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体会,向他提出来四点建议:第一、要对会议主题、会议规模、参会对象、会议要求等基本情况全面了解;第二、要对会议主题的相关政策、法律依据、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等情况基本掌握;第三、要对该领导的讲话意图、工作作风、思维方式、基本特点准确掌握。第四、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富有出创新精神的观点和要求。第五、要避免语言拖沓,切勿花里胡哨。 7 C3 }5 e4 K- J2 x5 L7 q+ @% t
6 }, m% e: n: L: f+ `) t6 ? 今天早晨,我又收到这位朋友发来的信息,说他的讲话稿终于大功告成,顺利通过。在这里,我感谢这位朋友对我的信任,更感谢他让我分享了他成功的喜悦与欢乐。
9 b! w2 W: }: U) y9 ^2 V) A
- R& E( [1 E% E! u( P5 H7 X
! a8 }! l5 Q: v% Y 我想,对于我们经常与公文打交道人来说,无论上平时写博,还是还是写“官样文章”,要练好几个基本功:
: H1 V8 N" J; z9 l" R% {, O5 p' M2 p) m4 n6 |6 ?# F, [6 |+ M4 G4 N
——功夫在平时,闲在不闲间。
$ M. b# C! W$ a5 ]; U/ s$ I/ n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战如此,写文章同样也是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且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触及文稿,就难以完成工作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讲话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于酝酿准备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对一个优秀的秘书而言,秘书工作辛苦,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秘书工作轻松,也体现于其中。因为平日花了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从容应对,显得“清闲”,反之,平时积累不够,面对文稿则会一筹莫展,折腾来折腾去,总写也不对路。0 S$ w! o! m- B
# g# \5 L6 E5 H: \9 ^ 平时的积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2 R7 S7 S0 G6 [. |7 ?4 e4 C I 一是阅读文件报刊。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与做法,把握上情、了解下情。目前已步入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平时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我又一个习惯,喜欢把报刊杂志、书籍、网络文章的好的精髓收藏于我的第二空间(设为私有),以备借鉴参考。6 i$ N3 C Z8 a7 | g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领导讲话稿是对当地工作的要求、布置,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针对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要掌握本地实际情况,并随时记录下来。要围绕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本地重点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并形成理论调研文章,其中的素材在今后的讲话稿中常常能派上用场。
+ t: x: l# E9 w5 t/ N 三是学会“听会”。讲话稿如何把握领导的思路,贴近领导的意图,“听会”是重要渠道。实际上,领导在大型会议上所作的讲话,往往是前一阶段点滴观点的“集成”,而这些观点主要体现于平时小型会议领导的即兴讲话中。要善于在“听会”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有些具有较大利用可能性的内容予以标注,以便需要时及时、迅速地查找。1 T/ g2 T+ ^8 k/ {
上述工作做好了,就为既快又好地写作讲话稿奠定了坚实基础,稿子不仅有望早日拿出来,而且比较容易实现上情与下情的结合,创造性地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正确体现领导者的意图。
; u& ]1 `( S5 B% n: P! N1 T. M) G
9 L1 @ `8 l) v: z$ o8 z ——前开后聚合,放收两相宜。3 p4 [* |% a; o" o
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两个运思过程:即起笔时的发散性运思和定稿时的收敛性运思。在面对讲话稿时,必须要根据会议主题、讲话场合、参会对象、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放”,打开思路,将与主题相关的讲话观点及相应素材全部罗列进来。这些内容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予以整合,紧扣主题确定可用的材料,并按照一定的布局形成写作提纲,作一些展开即成为富有条理的文章,这个过程就是“收”,也是正式行文。
2 Q: V8 j9 ^4 i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是不错的。但是,写作大体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文章无法又有法”。讲话稿的结构,一般有两类:
4 b/ f8 s+ ^1 N2 ?1 | 一是“3W”承接式。也就是“官样文章”经常运用的那种套路,即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也就是重要性、具体措施、保障条件。比如一篇谈领导干部事业心的讲话稿,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最根本的要求,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二层是“强烈的事业心,最终要体现在励精图治、加快发展上”;第三层是“增强事业心,需要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需要营造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这是最为常见的三段论模式。5 J/ ?$ C4 g; F0 J% `! S& o
二是观点并列式。即以几个并行的观点统领内容,组合成篇。比如一篇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稿,分别从科学发展观的四项内容,即“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统筹兼顾这一根本要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统一”四方面展开。“放”和“收”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放得开”,才可能有话可说。“收得拢”才能说所当说。一“放”一“收”,是讲话稿写作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两个过程。
6 Z/ K* y3 K' [7 J( Q “官样文章”(机关文书)的结构,大多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如果你能熟练掌握该结构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机关基本上能登得下来。
' W' l. }; B9 \, u3 i. V2 D; S+ \
& h9 R7 P0 r, p$ F, q7 [2 O" A d ——不厌百回改,千锤始成金。
" J# H1 A, d1 Q+ L9 Y( ?9 K; h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翻来覆去多打磨打磨,才能臻于至善。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唯陈言之务去”、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仅唐朝就可找出如此之多有关选词炼句的经典名言,可见写文章是要舍得下力气锤炼的。
# E; K- B ^5 h# c) }# c 如何改文章,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写作者自身来说,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看出问题来,并进行纠正,还真是不容易。笔者认为,在修改过程中,不妨从“五看”入手,静下来看一看,潜心揣摸,反复敲打。
+ ^& M q! U) P% l0 }5 {# O
1 s# d$ {3 u$ T*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