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9年毕业的大专生,当年考上了乡镇公务员,先后任文书、秘书;2002年调入县级机关工作,先后秘书、宣传科长;2003年全市公开选拔副科级时考入了市级机关,先后任办公室副主任,处长(正科级的);2007年经省对口的上级机关推荐,让我到中直机关挂职一年。这几年工作中我一直在学习,2002年底时读完了本科,现在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还有一年读完。
# |) v6 [/ Y8 [5 x; F; g9 a% Y
; g8 U) A k1 A" h8 Y( ]
' }9 D$ Z$ k5 Z% I; y) K8 L
9 u q) Q- }) O4 \" G ' ^, \8 U. Y S! B7 N
/ u& Z1 A/ ?( g% }5 o* a" m$ z- [ 1999年7月,我大专毕业,那一个年我刚好21岁。说来惭愧,大学上的是一所很普通的工学院,而且还是专科生。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虽然学历不再是唯一,但是大专的学历,让我再工作的起点上就慢了一个节拍。大专三年的生活,现在想来是没有什么感觉,好像是前脚迈进了校门,后脚就转身迈出,空留下三年的青春和以后的日子里对无忧无虑学生时代的无限向往。其实工作后才知道,上学期间担心的考试,对工作后面对的一切真的不算什么,也许在这一点上,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永远不会懂。 " b9 \' j* u+ w* Q4 u1 ?0 I
' }1 z; Q& g6 A, g" z7 I" z/ C1 Z 5 R% d D6 x4 {
1 M ]$ _! I& L) Z1 A( N; V" v1 \* y 当时高校虽然才刚刚开始扩招,但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很严峻了。作为专科毕业生的我,想要找个好一点工作已经不容易了。我学的是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为此,家人通过关系为我找了个在苏南一个地级市的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工作。父亲是苏南人,大学毕业后才分到苏北,所以家人和自己当时也有想法,想回苏南工作。 2 r$ ~3 ?& M3 o4 l0 \& W- B
: R9 W7 F) F* u/ A2 A
! B0 t5 Z3 i. C 报到的前一天,老爸陪着我,用车送我去那个陌生的城市,也许儿子长的再大,在父亲的眼里永远都是个孩子。这个陌生的城市和家相隔400公里,也许是心情不太好的原因,一路晕车,吐的一塌糊涂。车在市区转了几圈才找到公司,公司总部虽然是在市中心,但楼很旧,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五层小楼,很久没有装修过,显的非常萧条,看了后心里顿感失落。出来接待我们的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一位热心的、南方的中年女同志,她很热情地帮我办理了相关报到事务,又带我到老总的办公室坐了会,老总问了我几个问题,记不清了,反正意思是专科生工作起点不高,要努力工作。等一切办完了,我就去了公司安排的住地,外地来的大学生住一起,两人一间。住在一起的还有上几年的毕业生,还有一些民工。中午吃完饭,老爸带我去附近买了点生活用品,安排好生活上的一切,下午临走前,老爸又塞给我一些钱,嘱咐我生活上要好好照顾好自己,身体最重,好好工作,钱不够用,家里每月再给我一点。下了楼送老爸,隔着车窗与老爸作别,挥手的那一瞬间,想着将要一个人在异地为生活而打拼,不禁红了眼圈。
`5 B8 Z. X) L) c& {& S
. ]0 d9 r; Y: J+ ]" a! ? |# E2 d9 R4 R' F
那一批和我一起进公司的有10个大学生,三个专科生中,除了我其它两个都是公司老职工家的子女,和我学同一个专业的本科生只有两个,因为公司刚刚拓展道路与桥梁工程项目,只有一个这方面的项目部,不需要多少人,所以只安排他们两人去了那个专业对口的项目部,而让我先去了别的项目部,这也是我后来离开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专业要求很强的岗位上工作,如果一步跟不上,就会步步跟不上。而且我觉得我学得并不比本科生差,只是公司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 w; l5 z3 y) v9 E. l" I ) b# Y' W. ]+ x2 u! H0 f/ D5 D
, z% q+ ~/ l9 P9 d2 h- r
接下来,是10多天进行了体检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公司的发展历史、管理要求、安全要求等等。培训班就我们10个人。从报到到培训完前后两周多的时间里,每天晚上我都会去路对面的小店里打电话回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从学生到员工,可以说我当时对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培训结束的那天下午,我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公司,离开这个城市。我就去公司总部找人力资源部经理,她很和蔼,说到那个项目部工作也只是暂时的,还会有机会的,让我和家里再商量一下,第二天再来,但我执意要离开。当晚我告诉家里我辞职了,家里人劝我,但我是决心已定,最后家人还是尊重了我个人的的选择。第二天办好了一切离职手述,拿回自己的毕业推荐表,从公司的大楼走出来,没有任何留恋地离开了那个城市。当时的我太年轻,想的也太简单,轻易的就放弃了很多人想要的工作,但人有的时候做决定时也需要这样,思前虑后的也许会错过更多。 * u. v9 X, C* ~4 ~& ^7 i
9 O/ N, r; j; J; X8 ]2 ?
9 b: x8 B* O5 i! o( u
1 u1 z' r) E% T1 h
' n- K6 N2 r3 l7 G
E& E# |: B! o/ { `
) R; m4 T8 P9 ^+ d' v
2 j7 O9 X6 E& n( _ Z8 d* j6 k5 Z7 n! i
5 S' I9 _; @9 @8 V7 B 那几年为了推动苏北地区引进人才,省里给了县里一些政策,本科生不用参加公务员统一考试,可以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但是我是专科生,但还是有机会进专业对口的事业单位的。这时正好遇上全省统一招考乡镇公务员,县里一共招28人,一个乡镇一人。从报名到考试也就10天左右的时间,考的内容有法律、政治、行政管理、公文写作、行下职业能力等。在家看了看书。笔试是在市区进行的,在报考是100多人中,我的笔试成绩是全县第3名,按1:2,有56人进入面试。
% F% j! f) B+ W' x: Q
( u- E* X2 C- ~0 P+ r 0 D: @# z4 e4 F! E( S4 _0 T9 r5 c
面试也是在市区,前一天下午我去了市区,先是找到了考场,是在市人事局大楼上,当时市人事局是在市新区,附近没有什么,我就在最近的宾馆住下了,一个人住在一个标间。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一天是1999年的中秋节,我因为对市区不熟悉,当晚我没有心情也不想出去,也没有下楼去吃晚饭,正好服务员送了块月饼来,说是中秋节送的,我就吃了点。晚上我坐在宾馆的大飘窗上,天上是一轮明月,远处是城市的灯火,初秋的风吹过脸颊,更有一丝丝的凉意透过胸膛,那时的心情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0 O+ W6 C* f; i- g' g0 _* n& Q
) ~+ m V7 U& r; V' c4 l
% B; `% p$ h9 u" Q7 K( n
第二天面试,全市120多个乡镇各招一个公务员,面试的时候有240多人,按县分组抽签,我抽签抽到了第二天。所有第二天参加面试的人被用车拉到了一个学校,封闭在学校一天,上午在会堂看了半天报纸,下午安排住在了学校的宿舍,晚上也住在学校。第二天在市人事局八楼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候场,因为抽的是55号,所以无聊的坐在哪,也和其它候考的聊聊天。面试在六楼,每到一个人都由专门工作人员接下去,面试完再送出大楼,在八楼的窗口可以看到面试好的从楼下走过。可以说,一天半的等候过程对每一个当天经历过的人来讲,既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人生的路没有对错,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再回头,你选择了,就要勇敢的走下去,就要走的精彩。当时的我不想再让父母操心,虽不是别无选择,但我想好了要好好地走下去。
# S( n [; }7 h2 j) {
6 Z8 @! a& D2 s4 K # }% G. k3 b$ ?& N4 F
等轮到我面试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跟随工作人员坐电梯到六楼。走进面试室,正对的是一字排开的七个考官,两边分别是两个监督和两个计分。主考管问了五个问题,都和农村工作有关,现在还记得两问题,一题是对国家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什么认识?还有个题是假如你在乡镇工作,让你负责筹办一个集贸市场,你会如何去筹办?一直生活在县城,对农村工作和生活并不了解,在56个人中我面试只排第16名,最后加笔试成绩综合起来是第9名。面试完,走出那个大楼的那一瞬间,外面的阳光很好,深深的吸一口气,虽然还不能确定考,但心中已是十分畅然。
2 `8 x# V9 V3 N* z, v5 K
0 t' J6 |& s5 @3 Z2 P ' U$ W. n+ e. w- F
接下来是体检和政审。体检也是提前一天集中起来,第二天早上不让吃饭,统一上了车,工作人员在车开了以后才接到电话,通知去外县的一家医院体检。这一路过来,我认为公务员招考是公平的。后来的两个月在家也没什么事。正式通知来的时候已是12月初了,12月18日报的到。
+ ^' u+ c' w, }" `& B
+ W5 W& n4 _6 E5 s7 m
. W( s8 G3 V9 V0 r% }3 {4 U 在公务员考试中,作为理科和工科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并不占优势。我能够考上公务员,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也跟我在大学时间看了不少各方面书,有一定的关系。当时看书并没有目的,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用,只是喜欢,但现在可以肯定一点一滴的积累对自己很重要,毕竟公务员考试不是单一学科的考试,在知识面的要求上很广。 8 L. p% @5 g6 M8 K# K, F6 B( x+ P# Q
/ b, ]3 [) O& [: _9 h' j2 F
1 ?- R! m+ s: t/ j/ K: L. g( n
, t0 B# |; P% s" \. U # N, Y8 g8 Q/ Y1 q8 ^! [- l8 ^
2 {% b" O) U9 h; i! `* S
4 q- j. I3 a! H# Y1 x 1999年12月18号是我公务员工作报到的那一天,也是让我很难忘的一天。我手拿通知书,找到镇组织委员,看我是组织部分来的公务员,就带我去找党委书记,后来根据县委组织部开出报到证的职务安排,让我在党政办当文书了,是秘书的秘书。
8 `4 i4 _1 t; q+ m( B
% I& Y2 [& k" c 9 j* _( H* `! y/ i) j
" {- d# P$ R/ r4 V9 j" U
报道后的第二天,我去参加了全县初任公务员培训班,两周的时间里,一起培训的有一批考上的,还有当年本科直接分进公务员队伍的,而他们都直接分进了县机关工作。等我培训完再去上班时,乡镇刚动过人事,原来的组织委当副镇长了,秘书当组织委员了,我就做秘书的事,但没有正式任职,因为有一年的试用期。
8 t4 m k. R" U/ s; p
0 Q3 d# h: u) _& H# g6 j1 |" x. ~ 9 `! m* \" B3 [4 g" v+ G' b0 @
培训完后,再过完元旦的假期,我就正式上班了,还记得那一天我刚好是我22岁的生日。机关的办公地点是在路边一个大楼的四层和五层,四楼是办公室,五楼是两个会议室。四楼以下是别的单位的,乡镇的下属单位分散在院子里的几个小楼里办公。实际上,刚工作时我的任务就是值班和接听电话,镇里借调一个事业站所的同志和我一个办公室。每天值班,不用下乡,但还要打扫书记和镇长的办公室,还有走道的楼梯,这都还好,只是每次村里的干部来开会的话,结束后都是满地的泥灰、烟头、痰迹,我并没有说农村干部素质不好,只是在陈述事实。每逢开村级干部大会,贴会标、布置主席台、打开水、接话筒、搬音响、倒茶水、记录等都是我的事,每次开完会,也都是我一个人打扫,如果是雨天,扫出来的泥要我上下楼很多次才能清理完,等把楼梯打扫完时,满身是泥,楼上还没有水,要到楼下去提。办站借调来的人因为是刚生产完来上班的,每天迟来早走。其实镇里有一个工勤人员,只是还有一年就退了,也没有人找他做事了。有一个办站的年青人有时会帮我一起做,对于当时帮过我的人心里很是感激。 9 b3 y+ \' g( @
' U2 B! l- W# y3 F+ Y% n1 u. g9 v
* A7 L( D" O4 W6 a8 V1 j" {% R
新上任的组织委员比我大七、八岁,是原来的秘书,对我很好,他又兼做乡镇办公室主任,材料工作也不少,常常看到他熬夜写材料,也会带我写一点。乡镇是一个小社会,什么人都有,机关加上事业单位光正式的干部就100多人。村里的干部当时就更多了,人多了,事也就复杂了,但处理这些关系,对每一个在乡镇工作过的人都是一种历练。工作后才知道,公务员和普通办站的工作人员在乡镇的位置不一样,别人对你不一样,对你的要求也不一样,真的能感觉出来。我认真的感受这一切,几年中,我始终做到了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不管他是镇里领导还是办站的职工,不管他是村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踏踏实实地做好我应当做好的每一件事。
: A3 g2 o; ^/ K" B( @' ~( S
/ p7 `; r* ]7 m+ P
4 u" r; h: y) x( w 刚上班时正好碰上乡镇党委三年一次的换届。乡镇党委班子是去年下半年调整到位的,从别的乡镇新来了一位副镇长,其它提的几个是原来镇里的人。会议开了两天,第二天下午大会的选举才是会议的关键,选举结果是新来的副镇长没能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差额的,但只差了他一个,事后我感觉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乡镇干部,只是刚来的原因。上一届没能进党委的人武部长,这次在谢天谢地中终于选上了,看样子前期做了不少工作,别人都说他,他到村活动到村里的狗都不叫了,应该是真的。那天晚上,高兴的和不高兴的都喝了不少酒。
( o5 q" v7 U3 z : m! N4 ^3 N6 ?! Y* c
0 c7 L& I3 T: L7 j( D) E9 r c+ T5 v5 n( U( I! F3 U" L7 A
$ T' j z* P% N8 P
% y+ g8 x7 d! u* J+ N* @) L; {1 p
+ O- Z" i' z3 r8 `" d. Q0 q* a% ^
工作半年,到2000年6月份时,乡镇合并了,我在的乡镇并给了县城镇。并之前其实早就有传文了,很长一段时间,人心已不稳定,没有多少人做事了。那一天我记忆很深,是晚上下班后,镇里的监察室主任打来电话,说,“乡镇合并了,你来一下吧”。我就去了办公室,把在我手上保管的镇人大和政府的公章上交了。县委来了个组织部副部长和纪委副书记,我因为去了迟了点,乡镇的领导都到了,我将公章交了后,来的工作人员用刀将公章切一角的后放入了箱子,打上了封条。一个乡镇就这样没有了,轻轻的一纸文件,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在场每个人的感觉也许都像都德《最后一课》里描写的一样,什么都结束了。既然明天谁也不能预料,那就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书记调另一乡镇还是任书记,镇长成了副书记(正科级),一年后他去了别的乡镇也做书记去了,可以理解那一年多他的心情。晚上乡镇在场的除了领导外,还有几个跟部分主要领导关系好的人,就是人们平时看不出来,常听说的“消息灵通人事”,共不到20人,一起吃了个简单的工作餐,谁也没有心情。原来镇里的人大主任,才52岁吧,竟然被安排提前离岗了。 % E) z2 H; D! M$ @4 L. i+ R
' x1 v, ]$ c D( ` g1 T
7 _" F4 W0 G+ P9 k+ |. e5 Q 第二天早上点名会,书记作了简短的道别,就去新的乡镇上任了。 , K' l$ W0 n; W7 @3 h
% F c1 y. u' j/ ]. R
$ R. B" l9 R0 E' y/ u; L C
当天上午就接到通知,说并我们的镇的领导下午要来,平时都是我一个人打扫卫生,那天,机关很多同志都开始打扫卫生了,除了自己的办公室,还有走道和书记室,以前从没见过谁怕我打扫不干净。办站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心思工作了,毕竟办站合并工作由新党委班子来定的。说是合并,其实是被并了,因为领导都是人家的。下午四点左右,人来了,领导都下楼去接了,我值班没去,看到上来时书记一个人在前,后面他们镇的2个副镇长,1个纪委书记,1个组织委员,他们那神气的样子,就像当年二战的战胜国来接受投降一样,嘿!胡汉三又回来了,不胡汉三刚来。后来知道他们是来协管这边工作的,原来我们镇里的的副职都听他们的,真的是被并了,现实是残酷的。
# Y8 V# ?$ n. u- `/ F : ?; Z: ]* e) b1 O' _
7 Q' b5 O) ~1 n' B+ t N" x 办站的合并工作并没有像想像的那样开始,也许是怕矛盾激化,影响基层工作,其实这样更不利于工作。到年底的时候,镇里的原来的组织委员调县机关了,毕竟平等的职位让别人来分管,工作并不好开展。第一次写重要的材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春节前,县里要开两会了,政协定了十几个题目让相关界别组写写,镇里的调研材料让我写了,后来这篇文章被县政协汇编进了当个的交流材料里。这对我后来调我去县机关也起了重要作用。 * S! s" D) D5 r3 [+ i! o) i8 f8 Q
2 f# K9 e9 {$ Q$ H) r% A' t+ e" h
8 @. ]! f. X7 J: }9 [
8 g& `7 d7 ^/ T; r2 O r& \) S k' q8 l: l- y# q6 D) Q
5 C" z. i" n0 ^$ J( ]
5 r5 `- _1 h/ K- R/ O% t 2001年3月份,“计划生育大行动”开始的时候,我开始分工进村了。副书记(原来的镇长)让我去村里看看,说对我的工作和以后的成长很有好处。副书记(原来的镇长)很年轻,是前年从机关的局长助理下来做镇长的,那个时期他的心情很不好,大家都理解。那个时候我工作已一年多了,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平时的电话联系,我基本能认识各村的书记、村长、会计还有计生专干了,这就是常说的村里的四大员。 : ]. ?' |8 d9 h
0 F- n" Z7 k4 B
4 w+ i4 J: S8 V- ] 每年到税征和计划生育工作时,镇机关中层干部和办站的主要领导都会一人分一个村,镇里班子领导一人负责几个村,重点挂一个村。 8 z* L5 Y6 B F5 B/ F1 ^, q
, X' @- h! J5 M2 c" p9 p
" W+ m8 X5 x' v! T9 x+ o 因为是初次分工下乡,让我跟镇里妇联主任一个村,妇联主任工作有10年了,刚从下面的一个乡调回县城,人也很好。那一年“计划生育大行动”期间,跟她也学了不少,做人方面和做事方面。分工的村离县城有9公里远,从老的公路走,骑自行车要50分钟,路不是太好,因为前年底要修路时把原来的路给翻了,两边都是沿路各村按任务集的土,一到阴雨天,我们进不去,农村的出不来,因为合并和资金问题,这路一修就是三年,这都是后话了。另一条路是通向别的乡镇的沥青路,有7公里,但有个渡口,来回都要上船,也不是很方便。
. ?. t4 S4 B. n- i, D 7 E- `4 t* P4 G" q- d5 }) H
5 e, G, s1 L A" t) F+ c! a$ A! }+ L8 X
第一次进村是骑自行车的,初春的田野,地里都是青青的麦苗,阳光穿透清新的空气,一路骑来,让我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畅然。感觉是自由了,其实困难的事才刚刚开始。 " [4 l* t2 F9 A! r1 N- s `# l% I
r2 v8 F& C9 a9 a% Z( Z ! F9 I; F, W" }/ s' O
从渡口过河,岸边第一排就是书记家。过了河到书记家,去前因为已经打过电话了,所以村里主要的干部都在。其实镇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已开过,“四项手术”任务分到了村。计划生育工作主要还是村里来做的,镇里去人只是给点压力。妇联主任很有工作经验,聊了半天,也没谈工作,只是聊聊地里的小麦长势好何,农药打了没有等等,要到吃饭的时候才轻轻点了计划生育工作这人话题。村里干部异口同音,只讲工作困难,妇联主任漫不经心,也没说什么。中午就是在书记家吃的,东西很简单,是书记老婆做的,钱由村里来出,里面有什么原因大家知道。中午还拿一饼酒,本来不想喝,妇联主任让我喝点,后来回来路上说,“不喝是看不起他,你意思一下,他们也好喝”,学问啊! 7 I( ~9 m- @7 L. A- k) D) _
; U' _: ^ A3 S% Y5 ^
1 S& e% ~- a* j" A4 N4 a) U5 d 每次去村旦,也会去重点几家,有的是有问题的,有的是和一些村干部有些矛盾的,这些你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漫漫体会到。一个月的时间去了也不少次,但后来就很少在那吃了,都是早点去,中午前回去。你要知道你吃了,进帐的白条上都是你的名子,有些是以后说不清楚的。镇里早点名会上还要汇报村里进度完成情况,妇联主任汇报,每个分工干部汇报完后,镇里副书记提些要求。除“四项手术”任务外,每个村还有社会抚养费征收问题,这些都在计生办手里,镇里计生办分到村也都有一个人,或几个村一个人,这里有点返还的事,其实大家都知道。镇财政发工资的人,完不成任务是要扣钱的。副书记(原来的镇长)的性格不合适做乡镇的领导,后来在别的乡镇书记任上一年就调县机关了,不是做的不好,只是人太好了。
9 n9 Q0 b0 o# u, I' y! _
( B( ]$ `6 P# T5 m 7 d8 O" W3 F$ {7 A/ A. O2 M: I, U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好几次我骑车在去村子的路上,我都会想这难道这就是我的生活,天天面对农村,天天去收税,工作有意义吗?也曾动摇过,是不是还会有更广阔的天地。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工作是靠自己的。我意思是工作也可能别人为你找好了,但进入了岗位后,一切都要靠你个人的努力。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扫地,打水,会务工作,秘书工作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5 c! G$ {! ~$ U+ O
% e: }2 `8 v, d9 m7 g* s4 L
/ P, u2 a3 K: v. T 海尔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好,时间长了,可以培养好的习惯,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在乡镇工作三年,第一年是试用期,不参加年底考核。后来的两年,镇里100多人参加测评,机关30来人中,每年只有2到3个名额是优秀,我都是优秀。
8 [/ }) k- r8 o( \# ~ @5 X9 m+ h; Y+ Y y+ K
+ F5 ?- y' { c6 b) t! T4 B* I6 G( u, E3 O, M& l7 J
' _- v q5 {- M4 W( M7 a
2 _2 n2 I6 ]' w$ Z! a9 O
2 c2 J1 g4 W* ~ 2001年夏季农业税开始征收时,我一个人分工负责一个村了。几个晚上我都睡不好,压力很大,担心工作做不好。有时压力是无形的,但它会给你动力。第一次分工的村是个比较好的村,说好是因为村子经济基层好,村干部工作有力,各项工作都好开展。分管的领导是另一个副书记,带我去开了个村干部会,村小组长都来了,村长主持,村里的书记讲话动员,乡镇的副书记作总结。后来副书记就不常去了,每天我带乡镇财政所一个会计和几个办站的工作人员去收税。 ( g5 s9 l8 C2 x( m* v& t( ?+ u. B
3 f$ C* e% `6 h( } : ^) p1 c: [7 r$ M3 q
村子再好基础,农业税收起来还是要下功夫的。各个村具体工作时间和要求由机关的分工干部负责,镇里不管只要你将税收上来。我是要求在每天早上按上班时间到村里集中,分在我分工村的办站的很多人不理解。到村后分成几个组去收税,中午是在村里定的一户人家吃午饭,乡镇会在完成征收任务后给村里一定的补助。中午吃好了,休息也就一会儿,夏季征收都是在七、八月间,每人都带毛巾和杯子。那一个夏天下来我是少了五斤,人也是黑了。还好,按时完成了税收任务。真的,乡镇工作不容易啊,有人说乡镇工作人员素质差能力低,其实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能做好县长的不一定能做好镇长,给做好镇长的不一定能做好村长。 4 M! Y2 j0 W m6 [* {9 R2 H7 P" b" A
, f- M* t' @7 d; ?
/ A3 z6 `* w% p7 N& { 从组织委员调走到两个乡镇并起来办公中间有半年多的时间,我兼做原来乡镇的组织工作和秘书工作,平时分工村的事再多,隔一两天我还要回办公室处里些事务的,平时,原来的乡镇院子里只,只有借调来的那个同志值班。
# I- l5 H' `; e' a0 u1 A# s
( H/ Q; v7 ?' d: j 4 ]1 `' p6 A9 X* e8 g
到后来离开乡镇,在各种专项工作如乡镇换届、村支部换届、人口普查等工作中,前后分工过六、七个村,都是差的村,不是村干部能力不行,就是村里基础差矛盾多。基础差的村农业税是分上下半年收的,冬天还要进行农业税扫尾工作。有一次扫尾工作力度很大,我和城建所所长带10多人去了一个村,这个村是两个村合并起来的,所以去了后分成两组,加上村干部每边有10来人。力度之大,也显示出农民的收入增长和物价上涨相比真的不多。 ' r5 r3 [. {; x* W
, X1 y% e' y, P4 ^6 d+ z5 A
) n5 C: ~( \4 B! L8 s 如果说每次进户收税是扫荡,那农民就是在反扫荡,虽然有点过激。我说每户要收到农业税平均要去8次,也许有人不信,但这是真的。当时农村干群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了,改革开放已来,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有限的,面对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必须开支的增长,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提高。农民面对的是人均不到两亩地,当时我很仔细的算过,一亩地除去种子,农药,水资源费,一事一议(当时有,各村不同,是按亩分到户的),还不算上人工,能有多少收入,清清楚楚啊。其实现在算农民人均收入,都是加上家里的鸡啊猪啊的,种的菜啊和鸡生的蛋什么的,都算上了,这样公平吗?还有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为什么要分滩到农民身上?教育也要集资?城市的道路都是政府在修,农村呢?还好现在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 H" a+ d9 k- R; d( r }
/ E- p3 Q# ~- \/ z+ Q" ~7 n k
6 W" y, S3 K4 b2 U; ]; s 没有经历过乡镇工作的人对乡镇工作的艰辛,理解上也只能是停留在面上。农村工作是不容易的,直接面向农村群众的工作是最难的。谋思路,作决策,定政策不容易,将思路付诸行动,决策化为现实,政策落到实处就更不容易。
/ \; P' o- i/ V2 c2 I8 i1 _ $ \1 a& Q9 M ~1 v
; e8 h8 z4 |5 z" z' V, G. z* z$ ] 夏季征收时,大中午的,一群人骑自行车一户户的去,大点的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好几里,一天下来,留多少汉,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所不知道的。而且一跑就是近两个月。冬天去的时候我都是天不亮就起来了,几个人一会合就去村里,每次总是在上班时间到村办。中午都是在村里吃,因为不想让村里负担,就专门安排个人负责每次带些菜来,再请村小学食堂的工人帮烧,一天一个菜。去的人分成组到户收税,中午到食堂吃,大家围在学校会议室的乒乓球桌边站吃的,中午如果天气好的话,还会在学校教室门口坐一会,聊聊天,那样的生活平淡而又充实。
+ X+ m/ o9 {) O5 K+ ]( k/ q* V+ Y- T
" k+ |# B a% p* u
9 r2 h( w1 Y6 J2 R' X' h 三年的乡镇工作,让我认识了农村,了解了农村工作,认识了乡镇工作的不容易,体会了农民的不容易。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总怀一种感激之情,也会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对一些事情多一些理解。乡镇工作是我学校毕业后的真正的第一站,是我最难忘的三年,也是我最有收获的三年。在实践中体会,在经历中领悟这也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然过程。 5 ?5 c M+ k; P/ U
" g( j2 F4 I+ ~# z / H4 n9 |4 b3 l! ]# V5 `
. \, Y4 [% M5 G- ]; y0 q
1 c- |3 O; M- ~/ a
/ C( ]- c; z. P" l' B, d 3 e9 S a- ]% E& U' g8 {
2002年夏天,在农业税征收工作结束后不久,县里一家机关要人把我给选去了,我是我那一批专科生中第三个离开乡镇的,前两个一个是市里一领导家的亲戚,另一个是县领导家的儿媳妇。后来两三年的时间,我们那一批有一多半被县机关要了去,没去的也大多做了组织(宣传)委员了,有的还做了副乡长。在这个县机关我只工作了一年,后来考到市级机关副级科的岗位上。
% B# @3 K2 ~5 C. F; Y
8 W" k a5 P/ M3 d% P- A- S!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