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当前,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党动员齐上阵,既有各级党委政府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也有各级帮扶部门、帮扶队员进村入户、蹲点抓建;既有各类暗访组、督导组铺天盖地的督查暗访,也有“**问政”等媒体、舆论深入报道、跟踪问责,等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干一件事情,就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前期,**市《**问政》曝光了我老秘网区**镇*村精准识别方面的相关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尽管有政策调整、要求变动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我们干部思想上不够重视、观念上因循守旧等主观原因造成的,这说明我们干部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新要求的能力还不强,部分干部群众对政策知晓度不高。
为此,区委成立了6个宣讲团,由县级领导干部任团长,抽调各乡镇、各部门的宣讲骨干,从5月25日到6月10日,在全区范围全面开展宣讲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对当前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方位宣传解读,让干部群众吃透政策,消化政策,进一步查找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定的定力、更精准的举措、更细更实的工作,大打一场脱贫攻坚战,确保打赢、务求全胜。
刚才,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同志对脱贫攻坚政策进行了全面宣讲,讲得很到位,请大家认真领会,学深学透,对照政策找差距,推动工作落实见效。借此机会,我就脱贫攻坚工作讲几点要求。
一、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贫穷,是文明社会的顽疾。消除贫穷,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福祉,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一直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短短30余年就让6.6亿人摆脱贫困,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在世界减贫史上创造了“中国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到史无前例、无以复加的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中央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与省(市、区)党委书记和省(市、区)长签的第一个军令状就是脱贫攻坚战军令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同志任总书记第44天(2012年12月29日),在国内考察第二次(第一次国内考察到深圳),就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到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调研。省委、市委、区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分别召开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六届十次全会专题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中央、省市各级领导言必讲脱贫,行必问脱贫,足见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尽管我们在扶贫攻坚道路上走过艰辛历程,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滞后仍然是我们最基本的区情,最大的短板仍然是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目前,我们还有**个贫困村、**户**名贫困人口,我们的贫困发生率是9.22%,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3.52、3.42个百分点,这其中还有政策兜底人口7456人,因病因残9656人,要到2018年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小康,时间紧迫、压力巨大、任务繁重。
现在,脱贫攻坚的确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剩下的都是硬中之硬、难中之难,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背水一战、坚决打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二、务必转变观念,切实把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聚焦到精准脱贫上来
理念对头不对头,观念正确不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方向,最终决定脱贫攻坚的成败。**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功之举在于精准”。**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量篇幅安排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省委和市委也多次强调,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既要整体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要聚焦当年脱贫任务精准施策、到户到人,切实做到对象精准。转变脱贫攻坚观念,既是思想认识的突破,也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变革。
第一,要转变思想,由过去的“区域连片”转变到“精准到户到人”上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开始以区域为对象推进扶贫工作,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为从总体上、宏观上、区域上、大面积上消除绝对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头十年,区域扶贫、大水漫灌式扶贫越来越显现出许多弊端,平均分配的方法损耗和流失了大量扶贫资源,最终落实到贫困人群上的资源非常有限,天女散花、无效投资等等,结果还是“穷的人还是穷”,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今,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最大突破点体现在扶贫脱贫对象由区域转到精准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使脱贫攻坚靶向更明确。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加准确地聚焦到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上来,真扶贫、扶真贫、见真效。
第二,要转变方法,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到“精准滴灌”上来。如果用战争的角度来看脱贫攻坚,大水漫灌,打的是兵团式的攻坚战,精准滴灌,打的是小分队、特种部队手术刀式的歼灭战。从“漫灌”到“滴灌”,不仅是一次战术的改变,而且是一次战略的调整。但在具体实践中,许多地方还没有转过来,没有按照要求去办,不精不准,甚至背道而驰。比如:有的干部不深入实地,不进农户家中,找不到致贫根源,拿不出个性化方案;有些地方,一个规划管一片,家家户户齐步走,村村组组一个样;有的地方,资金项目使用搞平均主义,贫困户有,非贫困户也有,“你有我有全都有”;有的地方,项目产业硬派硬送,不符合群众实际和意愿。这些都是不行的。说到底,这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反映出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不学习,不懂政策,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至今还没有把脱贫对象找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大水漫灌将一事无成,必须针对穷根开方子,对症下药,精准施治。
第三,要转变内容,由过去的“解决温饱”转变到“缺啥补啥”上来。通过多年的扶贫攻坚,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贫困群众吃和穿的问题,也就是“两不愁”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关键是要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针对保障贫困群众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不愁”,对症下药,缺啥补啥。针对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要健全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扶持,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同等接受教育。针对贫困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要加大疾病应急救助资金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减少贫困人口自费支出。针对住房困难的贫困家庭,要大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异地搬迁安置、农村廉租房建设等,让每户贫困群众都有安全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