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机关工作的艺术(三)
9 ]$ G0 }% V: G
9 r$ p" F5 a V! \
/ g6 T# [# g: s
! k) Y8 `. E: L7 J. m! Z——感受改稿
" J9 _% S6 u# w: o X6 K2 y# g* V* ^' T/ s' Y) j" N4 X) A. V# t
2 w9 U+ A1 ~# o2 T! z# U O. H: h4 k7 N9 v5 ^! ^7 j
9 Q, D3 F6 m6 X" L* A c! k
- x) V1 o5 Z* U8 Y" g$ Q7 b* |, f
机关文稿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优秀的文稿,发现优秀文稿中的亮点,有时也需要向问题学习,发现问题文稿中的问题,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如果从别人的文稿中能够发现问题,在自己的文稿中就会尽量避免,减少自己的失误。
" ^. |% N2 o8 V2 J) r2 e! x& j1 c+ J" X$ m/ F Y0 K
- ^6 |5 i+ s+ I+ a, C
1 n+ F1 o9 H4 T4 A7 `
因为要开一个工作推进会,其中有一项议题就是要一些党建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乡镇汇报一下他们的做法,需要乡镇提前把发言稿提报上来,经领导审核后,然后再进行汇报。既然是一次工作汇报,我的理解是应该将自己的一些做法特别是一些特色做法汇报出来,不需要太多的修饰词语,只要将做法汇报清楚,对于产生的效果可以一带而过,毕竟效果是需要用眼睛来看才能感受到的。 , r* ?4 e2 [4 L7 L
9 U: X# M' t6 u9 o$ \
, |4 `+ m7 o3 L7 ]5 n- _$ @) S- q( y; a- C1 o
昨天,要参加汇报的四个单位陆续把汇报稿发了过来,领导安排我们分头把关,每人都要把这四篇稿子审一遍,然后拟出整改建议,发给原单位进行整改。
0 ]$ r# {$ |* k, k& P# |2 f( Z; r+ H$ Z' ~* Z6 l U+ L. j& a/ ]
1 k. H7 H6 o p& V
% u) p! w; r& G/ p9 p; O我看了一下这四篇文稿,只有一个单位的文稿基本符合要求,其余的三个单位基本上是全被“枪毙”,完全不符合要求。这三个不符合要求的单位问题各异,有的写的是总结报告,重点写了效果而几乎没有具体做法;有的过程写的很详细,但没有突出工作重点,更像是在写小说,人物像描绘的到是很丰满;有的直接就不知道他们写了些啥,罗里啰嗦的写了四千多字,仅有七分钟的时间,这四千字的文稿让领导怎样读?所以,我们把基本符合要求的一篇文稿留下,然后将另外三篇拟出整改建议,重新发回去。 $ Q4 o; Z; Z) ^$ ~" Y2 n8 H$ _' p
3 o2 m+ }3 }$ r" n+ O 4 I" p1 H: H5 t: u
9 w: ?0 {; K* f通过对比这四篇文稿我发现,公文文稿的写作要做到如下要求:
( V0 ]/ S3 i/ @
% C7 i) |0 f4 d* B- k+ t 7 x& c1 u/ c* @5 S, }/ o+ G# k
: A- d( J7 J8 B( {4 b一是要明确要求,确定写作重点。就像这四篇文稿,要求是汇报一下当地的特色做法,重点应该是介绍他们的做法,而不是这些做法产生的效果,但如果把把这两者颠倒,那就违背了要求,只能被“枪毙”。“机关文稿不是搞文学创作”老猫曾经给我的文章做过如下评价,现在对比着这四篇文稿确实感受到了机关文稿与文学创作的不同之处,文学创作可能是随自己的思考而创作,可以说完全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在起决定作用,而机关文稿则更像是在“戴着脚镣跳舞”,是要在限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动作,不能随性而写。写好机关文稿的前提是要搞清楚写作内容,在规定要求的框架内完成对内容的改装处理,要让内容服务于要求而不是要求服务于内容。
+ e: p4 H% T0 e% T* A+ e( W- S0 t# i& p' ?" H# ~7 {
" ?; s5 t- V6 r( h! i9 ]
6 f9 o( W( N$ A0 J# L$ i$ ?
a) p" j5 _8 q
/ E; O5 j; M% t8 }0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