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运思四法” g' H6 q2 B# R' B9 L8 W
* P" |$ E# s2 A- i6 u9 y: D" @ : N$ {; _& q( J$ V7 y1 y
/ w# Z, m5 }! H- Z9 a/ R3 A% v( H文/山羊胡
8 j( P u& h0 p0 Z
6 J! n4 ?/ k1 M; ?, l' L A$ L( @* z+ h% |/ M3 {, x" d
; _% n* D5 ~" ]0 R! a. y/ T8 B2 j按照现代心理生物学的理论来说,认知世界有且只有两种思维形态,一种是结构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另一种是感官化思维,即形象思维。根据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提出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一般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具有音乐、绘画、几何、想象、情感等功能。在文稿起草中,具体对于一个要阐述的工作对象,在进行构思时,要更多运用结构化思维。 J0 r6 _: W& ^3 r) |7 F
' l, M7 t' Y) C# _- ^& X结构化思维是以构建与客观世界结构性相对称的体系框架,并置分析之事于其中以获得分析结论的过程。感官化思维则通过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并刻意保留或还原感官体验的直观性思维过程。以方法工具论,二者方向不一致,以目的论,二者存在相同之处,均为实现思维的两个目的:一是还原,二是加工。
9 a! U7 e, [1 Q- C5 A! j* a- C! B4 u' b0 k, d1 e
习近平在2012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要求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这“四种思维”也是起草文稿必须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 ( t0 X7 ]* w$ x$ U8 `6 Z
7 g, O! b+ s0 n$ ^- }: P5 W
辩证思维。公文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成政论文,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思维为主,在内容形式上以说理为主。说理是什么?是概念,是逻辑,是辩证思维的思想结晶。但是干巴巴地说理是不行的,要善于“理从事出,片言为典”,从具体的事出发总结出道理,并且浓缩提炼。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一旦使理论从实践中破壳而出,就有了独立的指导意义。
& s- b6 u _& C% P0 j* _
) I8 V D: S* C! |8 Z8 i比如,前几年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在一些文稿中陆续提出了“油气产量对公司是不是一直那么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家以生产油气为主的公司,过去很多年一直追求产量,这驱动公司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但随着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发展阶段的变化,这一似乎从来不容置疑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更多的思考。我们认为,产量是石油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产量与效益在很多时候是正相关的,这种时候,追求产量就等于间接追求效益。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时候,产量增长并不会带来效益的增加,比如新增产量的边际成本高于带来的收益时,一味增加产量就不会相应带来效益,反而造成隐性的损失。如果还一味追求产量,就容易陷入“唯产量论”的误区,造成企业管理理念和行为的扭曲,带来种种流弊。所以,要正确分析和把握产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产量和效益兼得当然是最优选择,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应该追求有效益的产量,这是次优选择,如果只是追求产量,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健康发展,则是一种不优选择。应该说,这一认识既有理论上的深厚内涵,更对实践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领导报告中建议提出“从产量驱动到效益驱动”并得到采纳,对澄清一些认识的误区、统一公司上下思想,推动公司更加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 c8 R0 ^7 ^, ^( v6 H3 b% A
: F4 a9 M" z8 B$ R: u5 d
再比如,有一次起草领导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开班讲话,在阐述“如何把公司的好干部用起来”这个问题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坚持既注重群众拥护又不以票取人,坚持既注重干部的成长经历又不论资排辈,坚持既注重干部的“显绩”又不忽视其“潜绩”,坚持既注重干部的集中考评又不放松平时的监管。这四层意思,既符合中央的精神,又切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执于一端,政策导向非常鲜明又顾及了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 h" s# Y; N. j7 k
9 e+ N# ~3 E. V7 v3 D8 c战略思维。战略是军事用语,原意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事物的全局性思维,是系统、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全局性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文稿起草中的“略”,是谋篇布局的方略,是系统的思维过程,是文稿内部的组织形态。战略思维的高低,取决于几种能力:观察能力,即有意识地对现象进行感知的一种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即对事物性质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一种辨别能力;预见能力,即根据客观规律判断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一种能力;创新能力,即在观察、想象、判断和预见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正确应对事物新发展、新变化的一种能力。其中,预见是战略思维的灵魂,没有预见,就没有战略思维。培养预见能力,就要善于从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广延性、因果关系、相似关系及见微知著等方面加强战略思维训练。 7 y5 e6 e1 w$ x6 Y
1 `8 y' c# A9 C" Z& u比如,我们前面举过例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就是战略思维的体现。作为一家一直朝着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目标迈进的公司,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既保持战略的延续性,又体现战略的拓展性,并突出战略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此情况下,公司提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为目标,思考和谋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司改革发展问题”,并作了如下论述: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是公司历届党组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方向不会改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为既有目标赋予新的内涵,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这是新一届党组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是对公司既定发展目标的充实和完善,也是对“二次跨越”的深化和延展。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认真思考和谋划公司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问题。
# e0 V% V h9 |9 I( b. t0 b/ z1 v9 A6 s7 A+ c
比如,最近几年,从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环境以及公司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我们认识到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是关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我们在报告中多次提出:“坚持油气并举,从公司战略全局高度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更加突出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天然气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努力打造支柱产业”等,体现了思考问题的战略高度。
: ~9 K8 ] l) T' G
8 R8 L I& p4 J7 z% o; T$ @2 J全局思维。所谓全局,是指事物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从空间上说具有广延性,是指关于整体的问题,从时间上说具有延续性,是指关于未来的问题。全局思维就是审时度势,时势并举。时,是时间概念,势,是空间概念。时者,势也,时势相融,思维亦然。“时”,就是要看清形势,着眼形势,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势”,是一种“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思维方式。时与势,互为依托,互相交融。具体来说,全局思维就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内部与外部、未来与现实的关系,为实现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目标而进行思维。清末陈澹然有一句名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万世”、“谋全局”强调的正是全局思维的重要性。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也引用了陈澹然的名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在起草文稿时,也应主动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来进行构思。
+ P' G! W. Z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