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者如何通过文稿快速打通职务晋升通道
# x5 R% m( I& r2 t$ G' Q7 c3 C0 |$ v/ C! b1 w. w, I
' C2 S. ^5 N% X" }7 l7 L
看了白帝写的《公务员文稿的属性》这篇文章,内心有所牵动,我也想和老秘网的朋友们分享点自己的经验。7 ~- |' D5 M& {, a
想到啥写啥,不讲究文采,请不要带着“有色”放大镜来审阅这篇随文。7 l: x& M! {! B8 h) S! l
本人15年毕业,运气比较好,考上了本地区的公务员,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安排在政府办从事文字工作,在政府办待过的同志都知道,“人员多、事务杂、节奏快、任务重”是政府办工作的典型特点,虽然很锻炼人、但是一旦没做好脱离基础文字工作禁锢的职业规划,极易沦为文字的搬运工,被各种杂务捆绑,成为时间的奴隶,熬更受夜,时常还得不到领导的肯定,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同志来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9 n' d% E- P3 P3 W2 s2 l
刚开始,我是从收发文、信息编写、新闻撰稿这种小文字工作干起的(相信无论是其他机构单位或企事业单位情况基本相同),由于大学比较贪玩,加上本身是汉语言文学(教师方向)专业出生,对公文写作没有像文秘专业一样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拿得出手的本领可以说几乎为零。4 u7 m* {: c/ Y" y5 k
刚开始连新闻、信息等简单的文字工作应对起来都显得特别吃力,于是乎只能百度抄袭,但无论怎样弄,始终缺乏应有精神内含,套大话、空话仿佛成了家常便饭,一篇新闻改来改去,费劲脑力,总是平淡无奇,勉强应对。时间长了人整疲惫了、憔悴了、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 B. r- k- M; H; C* a" y( b+ F, a由于办公室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人员构成基本分两种,一种是老油条挣扎了很多年没出头,领导不让走的,一种是新入职或入职不久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优秀的要么升职了,要么调离了),在工作中(除了主任外),基本上行文的思路就是就是论事或套用模板:成绩前篇一律、问题基本雷同、计划大体相识,枯燥、乏味、陈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东西。8 f& x9 N2 X0 x% E. N$ v" o
为了避免自己步后尘,我必须学会突破自我,突破传统文稿,在文稿编撰这个唯一可能找到出路的地方下功夫。1 M1 J# s+ R9 |" X
于是,我给自己拟定了这的计划,认真看哦,不敢保证一定对你们有用,但至少这是一条出路。
; p' y4 X- B; c- ], P 一、扎实基本功、提高初稿效率
5 Q& q- I: p" D( g* r8 m a 首先,要对公文种类有个大体了解,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你要分得清,有哪些你要搞得懂。其次你要熟知各种公文的基本结构,特别简单,也特别重要,不然要闹笑话,最后你要学会归纳总结,写得出初稿,可以写得很糟糕,但是基本框架,一定不能散。4 |7 k; z0 A+ B: ` N
二、学会捡干柴,摆造型8 Y1 O7 u# k2 Y9 i1 @; }- n$ K
无论啥文字,离不开材料和结构,无论你采用啥方式一定要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挑选出来(管他是不是就是重点),按照你认为新颖的方式做好提纲框架,再装上内容,打印出来看三遍,该改的改,改修正的修正(不是语言,是材料,这个时候没到凝练语言的时候)。8 j" Z: J3 |5 ` N* r9 }$ |1 Q* }2 C
三、学会比较 提炼亮点
, }6 v% `* K0 a$ ], l, J- e: B 这一步很关键,要做好这一步,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其次是多角度站位。(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简单吧,但是又很复杂)。
% c; h$ v' _- e _: z# l8 N" I 如民生问题:政策导向是怎样的要求的,政策落实地方有没有差异化变动(特色1)、本地区现状呈现怎样的特点有哪些难题是需要啃硬骨头的(特色2)、我们是如何啃这块骨头的,特别是方式方法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即便方法相同我们在实施的规划、节奏、落实等方面有哪些进步要整出来(特色3)、成效如何?与本地区、其他地区、省、市乃至全国有什么区别、亮点,用大思维去套(特色4),领导希望搞成什么样、人民期望搞成什么样,与这些期望的契合度如何(特色5)当然还可以有很多方法去延伸,不一一列举,紧紧是引导一下。! U; W' U1 \; o8 W3 e6 h& g! t
每一个亮点都用这种思维去套一遍,但是语言逻辑千万不要写成一样的,挑选最有特色的分别组织语言,做好逻辑不重复、语言不杂乱,到此文章基本成型,要上交也是可以上交,但是这仅仅是你的工作,无法帮助你实现迈步向前的目标。. k, A8 @3 Y" H5 J- z
以下这一步特别重要,我要标黑,能不能得到领导赏识,就看这一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