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泄密的代价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17 1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泄密的代价

& X) G, M2 L2 b+ A8 [- J$ k

眭达明

& ?$ M! \# I( H$ J& A' k/ ` & c/ c% L' e6 A4 g$ u ' [# R6 w. L/ N8 L6 Q% F* p , O* v! }) w0 {7 T' ] / V7 u8 ?2 n1 E/ ?

自古以来,富有智慧的古代军事家、政治家都非常重视保密工作。《孙子兵法》就指出,保密工作必须慎之又慎,要做到“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意思是就算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虚实,即使高明的人也无法想出对付的办法。古人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方法,即使今天,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不过我在这里要讲的,是一些历史上因为泄密而招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希望能给广大秘书工作者以警示。

" N2 `, g1 T, q) n, t, J$ _0 G' n4 I

许攸泄情报 袁绍败曹操

& M# s: q( k: ?

我们都知道,用兵讲究的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旦一方的军事情报被对方所得,后果不堪设想。

2 v ~8 e. I* p: G

在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当时,袁绍的兵力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决一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带十余万精兵南下围攻许昌。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

/ z+ \8 z+ ]9 h; f

曹操在袁绍夺取许昌的必经之地——官渡建了营垒死守。但曹军只有两万人马且粮草匮乏,与袁绍相比,在人力、财力上都处于劣势。就在袁曹长时间紧张对峙之时,袁绍的谋士许攸临阵倒戈,将袁军存贮粮草的地点告诉了曹操。于是,战局就完全扭转了。

* Q7 C4 {. m2 j" v5 O r4 }

许攸建议曹操率一支轻兵奇袭袁军粮草所在地——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亲自率领五千人马,每人带上一束柴草趁夜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就这样,曹操一举烧掉了袁军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带八百骑仓惶逃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告结束。

2 J8 Y2 x2 K" P# p/ W! h

在这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许攸泄露重要情报,对袁军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3 I m8 a- t6 S2 s

类似这样因泄露军机而导致战事急转直下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无不提醒了我们,保密工作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 V9 ^, h. [: C+ k) S1 M3 f2 J+ t/ W

当前是和平建设时期,但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做好保密工作就是为了保安全、保发展,也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

" M0 p1 [9 ^$ n

因泄密而失国的汉献帝

' ?2 N% @# C7 G

汉献帝刘协是汉代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是在被挟持和被利用中度过的。但刘协并不是一个无能昏聩的皇帝,相反,还颇具胆识和才智。不幸的是,他对曹操的两次诛杀都因为“机事不密”而失败了,这也加速东汉最终走向了灭亡。

2 ^* m/ ^& _% ]

当时,曹操废汉自立之心可谓路人皆知。一次,他与刘协在许田狩猎,一只鹿出现,刘协连射三箭不中,曹操急忙抢了刘协的宝雕弓、金鈚箭,骄横地说:“卿射之。”扣满一射,正中鹿背。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以为是刘协射中,山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抢在刘协面前受了礼。

! K# \ b, W& ]. `5 i7 r: P

回宫后,汉献帝悲愤交加地对伏皇后描述了事情的经过,说曹操早晚必有异谋。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听后,向汉献帝献计:在锦袍的衣带中藏一封诏书,再把锦袍赐给宫中董妃的哥哥、车骑将军董承,请他动手除掉曹操。于是,刘协依计咬破指尖写了一封血书,又让伏皇后把血书缝在衣带内。他自己穿着这件藏着“衣带诏”的锦袍召见了董承,并将锦袍赐给了董承。董承回家后反复察看锦袍,忽然灯花落在衣带上,烧着背衬,隐约现出血迹。董承急忙拆开衣带,里面竟是献帝的血字密诏,让他“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歼灭奸党,复安社稷”。于是,董承通过多种关系,联络四方忠义之士,欲除曹操。

& I' b1 v( S# o

不幸的是,如此机密的大事居然败露了,曹操派人径直闯进了董承的卧房,搜出了衣带诏和义状。曹操大怒,将董承等五个主谋及其全家老小七百余人全部处死,甚至杀死了有孕在身的董妃。董承事件之后,曹操进一步加强了对刘协的控制。

6 f C, B$ G% f

几年后,汉献帝和伏皇后又让宦官穆顺带着密书潜出禁宫,送到伏完家中密谋杀曹。伏完回复汉献帝后,求密诏暗中遣人送往吴、蜀,令他们起兵讨贼救主。不料事情再次败露,密书在途中被曹操的心腹搜出。当夜,曹操就点兵三千围住了伏完的宅第,搜出伏皇后的亲笔信后,将伏完、穆顺宗族二百余口斩杀,还杀死了伏皇后和她生的两个儿子。

$ U* l6 i. Z! F! o7 e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把帝位禅让于他。

/ t+ f9 ^) }' ]2 N0 I5 ?' p& K" j

虽说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但汉献帝的失败也与其心腹之人谋事不密大有干系。两次起事都败于走漏风声,最终没能挽救汉室于将覆,也连累了近千人被杀,实在是令人叹惋。

$ K, q2 q2 u: d0 R! b

保密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旦有一个环节泄了密,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状况。这提醒了我们,各种涉密的业务工作都要纳入保密管理的轨道,按照保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作。

W- F: i) m( L6 x) C

讲哥们意气泄密差点丢命

/ w% Z U, i0 B5 ~9 b Y6 \% J$ p

在西汉元帝时,御史中丞陈咸为人正直、才能出众,却缺乏保密观念,因为朋友之情而泄露了朝廷的机密,最终授人以柄,被政敌加以陷害,使对方达到了清除异己的目的。

L; A$ K. }' n

当时,宦官石显备受宠信、专横跋扈,公卿大臣都对他十分畏惧,只有陈咸多次弹劾石显败坏朝纲。因此,石显对陈咸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 Y1 _$ ^) w8 T0 ]/ S3 S# B

陈咸不巴结权贵,却特别讲哥们义气。他的好友朱云是帝师萧望之的得意门生,元帝召见了朱云并拜为博士,不久让他出任杜陵令,接着又改任槐里令。当时,身居丞相高位的韦玄成等人阿谀奉承,与石显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朱云多次上书元帝,请元帝以国事为重,更换丞相,因此得罪了韦玄成。有一次,元帝与群臣一道议事,向丞相问起了朱云的情况:“朱云为官能不能胜任?当地对他的反映如何?”刚好不久前有人诬告朱云指使部属杀了人,心怀敌意的韦玄成就说朱云暴虐无状、滥杀无辜。陈咸当时在旁,得闻此言,感到事态严重,不由暗暗替朱云着急,散朝后便赶忙将此事告诉了朱云,并替朱云出主意,要他赶快上书元帝,说明情况,为自己洗刷冤屈。

# _: }$ R/ W, y# F/ u

他在做这一切时,一心只想为朋友解难,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泄露了朝廷机密,结果被石显和韦玄成抓住把柄,告他身为执法大臣,却随意漏泄朝廷机密,应与朱云一并捕治,下狱论罪。元帝无奈,只好下令将陈咸和朱云关押,先是定为死罪,后改为髡刑(古时一种削去头发的刑罚),并罚4年劳役。

: k9 Q/ j. v3 }7 { A7 T: G( S2 ]+ r

在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为了“卖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的面子”,将国家秘密透露给不相关的人,触犯了党纪国法仍浑然不觉。因此,涉密单位必须将保密宣传教育列入普法教育和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涉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保密法》、保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学习保密相关知识,增强保密法制意识和保密观念。

2 P4 H# ?7 U, C. I* W" B7 O5 `6 |

祸从口出 秦始皇杀尽随从

: S9 Z8 V y6 Q/ d: k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某天,秦始皇到梁山宫,在山上看见丞相李斯出行的车队过分煊赫,就说了几句表示不满的话。当时随侍的宦官中,有人出于好心,就给李斯通风报信,要他不要过分张扬。李斯以后出行果真轻车简从。秦始皇第二次看见李斯出行的车队后,顿觉是有人提醒了李斯,发怒说:“这是宫中人泄露了我的话!” 秦始皇便下令调查,但无人敢招认。最后,秦始皇把当时在场的宦官全部处死。

/ e0 w; H2 a# c4 Z& @# E

秦始皇如此杀人,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惩后”,企图用恐怖政策来保证绝对的信息安全。把人都杀了显然是一种滥用刑罚的表现,但也提醒了我们谨防祸从口出。

; I# z X, j$ @5 Q# R

有的时候,涉密人员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就会从中揣摩、分析出对他们有价值的内容。这种“祸从口出”的情况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所以,涉密人员一定要加强敌情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谨言慎行,严守秘密。 ( C9 Y# D7 G/ M4 c' L " X( V3 {% {0 g4 ^ 1 |$ o k* N+ n* S/ K" O ~2 ^; B9 m& \, z6 Q: b

: h- o# E: n ?7 D

(作者单位:江西省粮食局)

8 Z! j2 v; J2 D- a9 ~: Q

 

7 F# T+ K! S8 c% b3 {: d! z8 B ) _0 Z2 R( e, ?4 a! w% `

3 ]. ^1 f6 D1 O' W 8 {* s: v% ^4 V9 e1 } + O$ E( q+ L- I/ H, J# n6 c' Q

 

# t; ~% p/ [) Y: P! A


6 ]- O- @" s6 H( y"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