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
发表于 2013-11-7 11:12:11
我们的古文是多么精练而深刻,要好好学习学习,也十分感谢贾老师的精辟讲解。
时间飞鸟
发表于 2013-11-7 11:27:16
对论语没有仔细看过,只是在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点基础。今天能够较系统地学习感觉到有所收益。
/ty雪儿
发表于 2013-11-7 11:37:56
身为中国人,学习国学经典是很有必要的。非常支持贾老师,向贾老师学习!{:soso_e183:}
贾陆英
发表于 2013-11-7 15:39:35
关于“说”:同悦。我曾查阅许多书,感到这是古今多数学者的共识。记得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上也是这样诠释的。
当然,学习体会也不必强求一律,欢迎有不同的观点。
贾陆英
发表于 2013-11-7 15:45:26
关于“习”。习字的繁体从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依次演变而来,如鸟飞状。
古注:"习,鸟数飞也。"可见古人创造此字时,就包含了学习和实践这样两重含义。学习,重在力行实践,须时时练习,如鸟之习飞。
品茶论道
发表于 2013-11-7 16:21:42
重新阅读中华文化的源头,更能清楚认识到民族性格的形成轨迹。谢谢。
幸福守望者
发表于 2013-11-7 21:57:29
学习收藏了,感谢贾老师的精辟讲解。
huangqing51
发表于 2013-11-8 10:37:00
论语是经典啊,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
渔翁钓雪
发表于 2013-11-8 15:06:31
前两年买了本论语,也花了些时间读了一下,感觉印象不深,看来读典必须要熟读,能背诵更有益。现在有机会学习,真是不亦悦乎。
龙府
发表于 2013-11-8 23:25:22
有朋(一级小秘)自远方来,不亦说乎